close

  本報記者 李勇
  今年2月,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正抗癌食物第一名式公佈——
  省委出台貫徹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的《實施意見》。這個重要文件描繪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嶄新藍圖,並旗幟鮮明地提出,深化兩型mSATA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,推動生態文明制度創新。
  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,關鍵在試,核心在改。湖南兩型社會建設記憶體這5年,改革始終是一條清晰的主線。
  5年來,兩型改革穩步推進,106項原創性改革先後在長株潭試驗區鋪開。一項項改革舉措,一系列體制機制創新,激發婚禮顧問師培訓班了兩型社會建設的內生活力。
  毅然決然推動兩型改革,湖網站優化南實踐為全國探路。
   示範標桿:先行先試的改革
  在湖南建“兩型”,沒有先例可循,沒有模本可學。堅持先行先試,大膽地改、大膽地試、大膽地闖,湖南樹起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的標桿。
  資源性產品是重要的生產要素。如何理順資源性產品價格關係,使其更好地反映市場供求關係、資源稀缺程度,從而支撐起經濟可持續發展?我省在資源性產品價格機制改革方面進行有益探索,成為全國唯一全面推進居民用水、電、氣階梯價格改革的省份。
  長沙市火星街道居民方桂芝有每月生活開支記賬的習慣。隨著去年居民用水、電、氣階梯價格改革在長沙市次第推開,方女士的記賬發票顯示,每個月的水、電、氣費用平均比改革前還少了100多元。
  在這場改革中,價格杠桿的運用,提高了居民節約資源的意識。統計顯示,改革一年多來,長沙市實行階梯水價用水戶的總用水量下降了18.5%;2013年上半年全省居民生活用電量增長幅度下降18.7%,用氣採暖的用戶用氣量較改革前減少了20%以上。
  企業的排污權,也可像股票一樣,通過“交易所”自由買賣,這樣的事,很多人過去可能“聞所未聞”。但現在這一機制在我省已普遍推開。
  2008年11月28日,長沙市排污權交易高調啟動:長沙礦冶研究院以11.648萬元的總價,獲得長沙造紙廠委托拍賣的2009年化學需氧量排污權指標52噸。這在我省是一個創舉;從全國來講,這也是較早的嘗試。
  截至目前,我省已對試點範圍內的1100多家企業分配核定了初始排污權,其中有近900家企業繳納有償使用費,累計收繳有償使用費4500萬元,繳費企業比率達到80%。有償使用制度建設、有償使用普及率和收費總量在全國處於靠前位置。
  我省還將排污權交易拓展至湘江流域8市的所有工業企業,以及全省範圍內的火電、鋼鐵企業。自2015年1月1日起,在全省範圍內的所有工業企業實施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政策。
  2013年歲末,一則消息吸引了國內外媒體關註的目光。湖南發佈了由政府採購支持的300多個兩型產品目錄(第一批),這在全國屬於首創。據測算,“十二五”期內,湖南政府採購兩型產品規模將超過4800億元。
  在全國率先建立兩型社會建設標準、考核體系、協調機制和組織架構,在全國率先開展綠色GDP評價機制改革試點,在全國率先制定實施綠色建築評價標準……一個個新的詞彙紛至沓來,“先行先試”清晰可見,肩負“探路者”使命的湖南人,正在率先突破引領創新。
   轉型動力:富有生命力的改革
 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,提出要努力建設美麗中國,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。
  正處在工業化、城鎮化中期的湖南,既面臨發展不足和發展不優的雙重矛盾,又面臨資源和環境的雙重約束。在實踐中,湖南以兩型改革為抓手,推動綠色發展、循環發展、低碳發展,通過推進產業準入、提升、退出機制等改革,讓全省的經濟結構變優,增長動力變足,發展路徑變寬,發展理念變新。
  株冶集團是一家老國有大型企業,也是湖南“有色金屬之鄉”的標誌性企業。依托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,五年間,企業在鉛鋅生產規模達到60萬噸、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的情況下,外排廢水總量減少90%、外排重金屬污染物減少95%,廢氣二氧化硫減排約60%,經處理的廢水可以直接放養金魚。
  株冶,這一昔日的能耗大戶、排污大戶向綠色企業的變遷,見證了湖南以節能減排為重點的產業轉型升級機制改革。
  落後產能被淘汰出局,2013年全省已經淘汰工業行業落後產能項目涉及冶煉、水泥製造以及製革和鉛酸蓄電池四個大類,共162家企業;機械、食品、輕工、紡織、有色、冶金、建材等傳統產業“脫胎換骨”,正朝著高端化、高新化、兩型化方向發展;炭/炭複合材料、“天河二號”超級計算機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取得突破,長株潭試驗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1306.5億元,占全省比重57.0%;泰格林紙走“林紙一體化”發展之路,汨羅再生資源循環利用打造“城市礦山”,循環經濟發展風生水起。
  發展方式變了,發展動力足了,湖南實現了在改革中優結構,在創新中促轉型。
  去年12月27日,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發佈了最新的《工業運行質量評價體系》報告。報告顯示,湖南工業運行質量綜合評價值為84.94分,綜合評價指數位居全國第九位,中部第一位。
  民生答卷:最接地氣的改革
 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,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
  兩型社會建設中,湖南以“接地氣”的改革舉措,確保人民群眾喝上乾凈水、呼吸上新鮮空氣、吃上放心食品,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,更有尊嚴。
  湘江,是三湘兒女的生命之源。為了讓老百姓喝上乾凈水,湖南著力推動以湘江流域治理為重點的環境整治機制改革,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生態環境整治。
  在改革中,湘江流域8市市長向省長遞交湘江污染治理責任狀,頒佈實施《湖南省湘江保護條例》,起草《湘江流域生態補償實施辦法》,抓好產業結構調整、工業污染源控制和歷史遺留污染治理等工作,併在去年9月將湘江保護與治理確定為省政府“一號重點工程”。
  改革成績,數據說話。截至2013年6月,湘江流域涉重金屬企業較2008年減少41.5%,共削減廢氣、廢水中汞、鎘、鉛、砷、鉻五種重金屬排放量359.03噸,較2008年削減了42.1%。一直生活在湘江邊的長沙市天心區洞井街道居民黃世傑說:“湘江水比原來清了,咱老百姓喝起來更放心了。”
  重點工業污染區環境問題,直接影響環境質量,一直是群眾關心關註的問題。
  直面群眾關切,湘潭市強力實施竹埠港地區“退二進三”工程。截至目前, 區域內26家企業中9家已停產,4家半停產,近期所有化工企業將全面關停,一度“五彩繽紛”的化工產業園將成為歷史。在長沙坪塘老工業區,區域內21家企業已全部退出、搬遷和完成升級轉型。生態修複工程同步啟動,隨著大王山旅游度假區、冰雪世界、體育休閑園等一批項目的陸續建成,曾經遍佈灰塵的污染區,將成為長沙“山水洲城”特色美麗新區,市民又多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。
  兩型改革讓天更藍、地更綠、水更凈,也改變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,讓生活更美好。
  綠色出行改革先後在株洲、長沙、常德、郴州、湘潭、岳陽等市推行。株洲市先後投放2萬輛自行車,建成了全國一流、全省首個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,不僅有效解決了交通擁堵、公交“最後一公里”等城市難題,而且每年可為市民節省出行費用2400多萬元。
  以示範創建為重點的全民參與機制改革在全省鋪開,全省1700多萬家庭重拎菜籃子、布袋子,使用節能家電、節水器具;長沙縣、攸縣農村環境整治創造了全國經驗,被譽為“農民生活方式的一場深刻變革”。
  改革宏圖已然展開,兩型社會建設給全省發展狀態、產業業態、經濟質態、環境生態以及幹部群眾心態帶來了深刻變化,在省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。  (原標題:兩型改革探路前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z49mzrvw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